乱世的净土——圣索菲亚大教堂

公元14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两个强盛的大国,一个是拜占庭帝国,一个就是土耳其帝国。为了扩张势力,他们征服了许多小国,最后他们之间展开了角逐。正 在这时,拜占庭一帝国发生内让,土耳其军队乘机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挺进巴尔干半岛。不到半年时间拜占庭帝国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一带狭小地区。在国 家存亡的危急时刻,拜占庭的封建主们仍然只顾为自己争权夺利。有的甚至公开投降。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军民不甘做亡国奴,与敌人作着殊死的斗争。
土耳其军队远离本土,供给不足,而攻城又无进展,素丹穆罕默德二世伤透了脑筋,也没有什么办法。再过几天,粮草就有问题,怎不叫他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呢。
几天过去,战斗仍没有进展,反倒损失了不少的兵士。
这时,突然有一位士兵求见。
“吾皇万岁,我为攻城之事 来见您。”
“什么,你有办法攻城?”素丹穆罕默德二世半信半疑的看着他。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您想不想试一试。”
听这位士兵所讲攻城的谋略,素丹穆罕默德二世乐了。
于是,土耳其军队又组织了一次新的攻城战,但这一次与前几次不同,他们在大队士兵之前 由那位士兵带领着一批扛着许多蜜蜂箱的养蜂人。
部队很快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城下,这些养蜂人立即把蜂箱扔上城头。委时间,成干上万只蜜蜂从摔 开的蜂箱中铺天盖地飞出来,遇人便蜇,把守城的军民蜇得睁不开眼,一个个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顷刻间便失去了守战的能力。土耳其军队一鼓作气发起猛攻,两 个小时后就完全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至此,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寿终正寝了。
为了报攻城之难,土耳其皇帝下令枪杀三日,城中的百姓死 亡无数,金银财宝恣意抢夺而唯一没有动的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或许是那宏伟的建筑征服了每个士兵,或许他们也要去寻找精神的寄托。土耳其把这座名城改称为 伊斯坦布尔,把这座教堂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现在的建筑大部分应该是6世纪查士了尼皇帝时代修建的。前后历时7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 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座世界建筑的珍品吧。
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水池。经过三联门 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它长61米,宽9.1米,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仟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一部分。平面组合的正中为正方形, 边长32.6米,周长183米,宽7.6米的大石柱筑起拱圈。上承托四个半圈,以支托大圆顶。大圆顶高15米,直径为32.6米。据说在里海中可以看得到 它。旁附两个半圆顶,中殿是椭圆形。该段最初国施工匆忙,穹顶曾一度倒塌,修复时增加了扶壁。但后人仍可从中了解到,它的结构成就和匠师对结构受力的分析 能力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其实最引人注目,还是其内部结构。教堂的内部空间相当宏伟,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大小半圆顶错综变化。特别是中央 大圆顶天明显的支点,加之组成穹顶的40个助之下部开设了40个窗子,所以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眼中便会出黑白交错 的图案,使人产生宛如飘浮在空中一般的奇妙感受。怪不得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普洛开比乌斯曾说:“仿佛由天空的铁链悬系着。”
在建筑中最富有 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圆顶用砖砌,外面覆盖着灰色的铅皮。墙身内部各处都贴上彩色的大理石,这些大理石分别从罗马,雅典,以弗等地运来,有白,绿,蓝, 黑,红等颜色。柱子大多是绿色的,柱头是色镶金箔,地面用彩色碎石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绵石,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这样整个大厅就璀 璨夺目,神奇非凡,使每一个圣教徒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而墙身外抹灰泥,作黑白相间的条带,就像石与砖的掺合,使外形显得朴实典雅。
看到 这宏伟的建筑,难怪查士丁尼走进教堂时禁不住喊道:“感谢上帝,挑选我来完成这宏伟的事业!所罗门,我超过了你!”
后来土耳其加建4个伊斯 兰尖塔,内部换了一些装饰,它的名字便改为阿亚索菲亚,意为“神圣的智慧”。直到1935年这里改为军事博物馆名称又改回”圣索菲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