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狂奔三十天(20)

12月4日

DENIZILI到PAMUKKALE的距离为14公里。 一路上两旁是有明显刚刚犁过痕迹的农田,偶尔还有一片两米左右高的秸杆地。远远近近依然是连绵不绝的丘陵。

小巴将我在一个路口上放下,有旅游警察指示我该往哪个方向走。走出没二十米,冒出个人来让我买门票。这才想起攻略上说,正门有个关卡,绕过这个关卡就可以不买票。但是既然碰上了,不买再退回去总不好吧?

沿着小路慢慢走到白色的石灰岩旁,发现偌大的景区又是只有我一个游客 (后来爬到顶上又看见两个美国青年和一个不知国籍的白种女孩,整个上午就我们四个游客),想想这PAMUKKALE(棉花堡)也算是土耳其旅游的招牌菜之一,怎么这样萧条?虽然是冬天也不应该这样啊。

水从山上流淌下来,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温泉水,热腾腾地冒气,在九点钟太阳的照射下,远远近近的景致都罩在一片蒙蒙薄雾中。这一片白色的岩石在这土山中份外显眼,但远了看,也就是一片白色,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走近了,才发现,那石头真的有特色,向外膨起,真的象棉花一样,上面还有丝丝缕缕,可能是泉水流过留下的痕迹。

爬到顶上,才发现实际上流淌的水是通过人工渠道从别处引过来的,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水是否真的是温泉水的怀疑。即使如此,一大片棉花岩中还是有很大一部份呈干涸状态,虽然那棉花形的石头还是那么诱人。我脱掉鞋袜,赤脚走在有水流淌过的石灰岩上,倒也蛮有意思呢。不是温泉,就是热水泡泡脚也不错。

这棉花岩看一会儿也就腻了。 旁边还有一大堆古罗马的遗迹, 当然无法与EPHESUS古城相比, 但也有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剧场,整个结构并无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然而除此之外,就全是残垣断壁和散落一地的大小石块。

看过了EPHESUS古城, 自然对这废墟无甚兴趣,我乘小巴回到了DENIZILI。问好了去GOEREME(奇石区CAPPADOCIA里的一个小城) 方向的大巴开出的时间,我找了一家小店吃午饭。吃的还是土耳其风味的烤肉,可是与饭馆里的人沟通困难,基本没有人会基本的几句英语,急的我在那儿蹦出一串英文词,可还是大眼瞪小眼。好在菜式可以指,价钱可以用笔写,但是讨价还价就困难了,只得他说什么价是什么价了。最后拍板成交,相视一笑。土耳其烤肉虽然味道不错,但是与他们的血亲---我们国家的维吾尔族烤出来的羊肉串相比就差的远了, 关键是土耳其人没有花样众多的调料。不过土耳其薄饼的味道不错。土耳其茶的味道也不错,象是红茶的味道, 绝不输于立顿红茶,却比立顿红茶便宜多了。说到茶,土耳其语叫“CIA”,看来的确是从中文引进的一个词,而中国他们称作“CIN”。

回到车站,拉客的人们的眼睛在我身上瞄来瞄去,那眼神象是个饥饿的人看见一头待宰的肥羊。可惜,这头肥羊自己清楚,虽然是“亿万富翁”,可是却实在无甚油水。

坐上了奔驰大巴,开始在烈日下向土耳其中部进发。好在乘客不多,车厢里比较宽松。道路两旁还是丘陵,丘陵之间的平地被因地制宜地开发成了成片的农田。而丘陵的地貌是:有些覆盖有植被,有些是光秃秃的土山,有些则干脆是一整个石头山。

一路上经过的村镇不多,有很荒凉的感觉,和我在苏格兰高地上乘长途大巴的感觉有些相似,一样的人烟稀少,一样的孤独铁轨和羊群,只是这土耳其丘陵的地貌与苏格兰高地绝不相同,没有高地那种肃杀的悲壮,而别有一种粗犷,也许应该象我想象中的美国西部。不知道将来在美国坐灰狗会不会有相同的感觉?而土耳其的村镇与苏格兰高地上经过的村镇相比,城市化程度明显差很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民居的房顶上都安装有吸收太阳能的设备,看来日照的确充足。而倚在墙根下晒太阳的土耳其老头们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日落了。我发现两旁的丘陵都象极昨天黄昏看见的火焰山,远处有时会出现一小弧水线,看来是湖泊。更远处靠地平线的暮蔼是一种类似青春少女脸颊的粉红,很长的一抹,说不出来的漂亮,直到完全入夜才消逝。

大巴就这么一直向前行驶。当中有次售票人员给乘客泡袋茶,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我从“CIN” 来。说这话的时候,极富自豪感,仿佛自己真是秦汉出使西域的使者,至少是个现代张骞。

22点刚过的时候,车停了,售票人员让我下车。我一看,这地形显然不是我的目的地GOEREME。现代张骞被突厥人出卖了。还想再说上几句,可是我开我的英语,他开他的土耳其语,鸡同鸭讲。算了吧,反正看起来这个地方离我的目的地也不远了。

按照售票人员给我指的方向走进一座大楼, 一问,果然是离GOEREME还有十公里远的NEVSEHIR。只好明天去GOEREME,因为这么晚已经没车了。

我背着行李在清凉的晚风里向市中心走去。虽然上当受骗,我的脚步却并不沉重。看着天上的繁星和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我想,不管是在哪一块土地上旅行,“永恒的是我们头顶上的那一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