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的黄金之邦(2)

  帕绍:东西方历史的交汇处

  流过雷根斯堡后,多瑙河的水流变得更平缓了,两岸的丘陵像隆起的乳房秀气好看,山势也随之起伏。多瑙河提供的财富在这里又一次变成了精美的建筑和艺术品,帕绍的建筑表面都用黄金和粉饰装饰起来。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观,我不由自主停下来,把自己融进一个没有噪声,没有烟尘,只有多瑙河宁静的烟波涤荡着游客心灵的美景之中。
  在帕绍宁静和富庶主宰了这一段河道,多瑙河似乎想要向我们讲述这里的经济奇迹。帕绍是一座兴起于三河交汇处的城市,因此历史上它一直是贸易中心。
  站在得弗鲁勃克,我看到多瑙河,因河和恩斯河颜色不同的河水会集到了一起,远处一条轮船逆流而上,它好像满载有关帕绍的故事,帕绍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被现代物理地理学之父亚历山大·维·洪堡看作是全世界位置最佳的七座城市之一。因为这里的河道能够通航,帕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即使今天在伦德市场和路德维格大街,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商业气息。当人类即将迈入新世纪时,帕绍无疑是多瑙河沿岸从河水中获益最多的城市。然而帕绍最辉煌的时期是从中世纪到16世纪,17世纪曾毁于两场大火。后来大部分市区按意大利的巴罗克风格重建起来。这些在中世纪市中心重建的建筑带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它们彼此以圆拱相连,排列在狭窄的街道两侧,大都带有伸向河边的长长石阶。和城市的街道一样,从帕绍最重要的建筑大教堂中,能清晰地看到这种风格的改变,而教堂的东半部分,建于15世纪,属于后哥特风格,但它内部装饰的却是巴罗克风格的粉饰。至今在帕绍大教堂里还有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风琴,它有17774根调音管,223个按键,它完全突出了帕绍的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帕绍处在三条河交汇点,人们早在13世纪就修建了西奥布豪斯城堡。它座落在山崖上,当时城堡是城市的主教和领主居住的地方,整个建筑呈独特的三角形布局。雄伟的塔楼建于17世纪,用于控制三条河的汇合处。一条小路把它同岸边的哨所联结了起来。站在堡垒上,我看到多瑙河正向奥地利流去,它接纳了其它支流的河水,河面变宽了,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瓦绍:圣殿之国

  穿过斯特鲁登根峡谷,多瑙河进入了瓦绍地区。多瑙河在这里把自己变成了伊甸园,因此成了诗人们灵感的源泉。实际上德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尼伯龙根之歌”,就是取材于瓦绍地区。多瑙河不仅是诗人、作家们讴歌的主题,而且还是输送知识和智慧的工具。在世界文化的圣殿“麦尔克修道院”里藏书有90000卷,2000部手稿,850册古版本的摹本。艾伯特·艾科就是从这里找到了灵感,写出了他的著名小说《玫瑰的名字》。
  在圣殿麦尔克修道院里驻足小憩,仰望房屋穹隆形顶上的宗教壁画,我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升华,又一次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伟大。瓦绍地区有数量惊人的修道院,它们之所以建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里有浓郁的宗教气氛;二是当地领主捐出了大笔赎罪钱,来补偿自己以前的罪孽。中世纪时期,这些封建领主在多瑙河上设立了许多关卡,强行向过往商人征收重税。麦尔克修道院是德国和瓦绍地区最重要的修道院,最初它位于多瑙河边的一处石崖上。12世纪时,才在一座古老城堡里修建了起来。到了17世纪,按照乔可布·普德塔和乔斯芬·马格纳斯特的设计,麦尔克修道院按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改建。从1089年以来一直有本笃会修士居住,在麦尔克修道院的教堂里,托钵修会对上帝的赞颂从未停止过。教堂是整个修道院的明珠,内部到处是壁画,雕塑和拉毛粉饰,不仅让虔诚的信徒甚至也让游客肃然起敬。


  维也纳:音乐之都

  多瑙河奔向大海的旅程,本身就是一次风光和文化之旅。河水流过瓦绍峡谷后,来到了维也纳。这是一座代表中欧辉煌过去的古城,它座落在欧洲大陆的中部。维也那所有著名的人文艺术精品几乎都在多瑙河两岸得到了反映,因为艺术浓缩了生活,并把它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维也纳的街头可以说每一件东西都是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在骑着马的人物雕像旁同古老的艺术合个影,全身都艺术化了。这仅仅不过是一个城市的装饰而已,她的艺术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大量的15、16世纪的艺术品,以及荷兰和佛兰德斯的绘画作品。在哥特式的圣史黛芬大教堂的尖塔林中,在充满法国风格的松布鲁恩皇家园林里,还可以体会到维也纳伟大的建筑传统。维也纳为自己拥有不同时代的经典建筑而自豪,所有这些建筑,通过一种罕见的优雅和平衡感融为一体。
  深入维也纳的日子,给我体会最深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人们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崇尚艺术把生活艺术化,才是人类最有才情的选择,维也纳人作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作家和知识分子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如今依然洋溢着高雅的文化氛围;此外还有不可或缺的古典音乐会,也是维也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国家歌剧院,这座超级音乐厅,不仅是维也纳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世界音乐之都。莫扎特、贝得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过,并创作了许多著名作品。
  生活在这样一个艺术的国度里,有名人做伴,有名人流下的经典之作在身边流淌,能不会因艺术而自豪么?能不会因自豪而激发起创作的灵感么?明媚的阳光于枝头踮起远眺的脚尖,我看到五线谱上飘出了又一段经典的乐章,那是维也纳人的明天。


  布达佩斯:蓝色多瑙河

  多瑙河继续流向东方,穿越了另一座神话般的城市——布达佩斯。
  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布达佩斯一直是奥匈帝国的中心。今天这座美丽的城市在连接东西方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完全符合城市的风格。多瑙河流到这里,才只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一。在这里多瑙河折向东南,向布达佩斯和它旧日的荣耀致敬。离开岸边无数的宫殿和桥梁,多瑙河似乎要放弃已成为历史的一切,义无反顾地去那个仍有待探索的世界里徜徉。
  多瑙河的每次转弯,都会产生新的形象,创造出梦幻般美丽的风光。也许正因为如此,施特劳斯从这条蜿蜒的河流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世界上著名的音乐诗篇《蓝色的多瑙河》。站在多孔桥上,桥连同我一起倒水中,微波把我和桥的影子诠释成一道道优美的流动的五线谱,恍然间有歌声从飘渺的天际传来。一眨眼,我又回到现实中来,事实上多瑙河的河水并没有施特劳斯的华尔兹那般深沉纯净,但多瑙河特有的风韵的确能让任何一种比喻恰如其分。
  夕阳睡在多瑙河的肌肤上,很安静很优美犹如《蓝色的多瑙河》一样静静地流淌。我一直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不管有没有这种著名的深蓝色,多瑙河都会一如既往地向前,它向往东方。多瑙河在流向一个崭新的欧洲,一个不断更新的世界,一个崭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