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狂奔三十天(1)

题注:虽然有数日在土耳其的亚洲区活动,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土耳其更多时候将自己视为一个欧洲国家及更多时候参与在欧洲事务中,将这次狂奔称为欧洲狂奔不失为正确。

11月15日

早晨5点, 一宿翻来覆去没睡着的我实在按捺不住,从床上爬起来,准备靠上网打发二个小时,然后去火车站乘往柏林的火车。没想到电脑一开,HTTP居然上不去,让我打算出发前再在新浪旅游论坛上泡泡的企图落空,于是在稀里糊涂地熬过了二小时以后,我终于拎着行李出门了。

初冬的清晨很是有些凉意,天还是黑黑的,有大半轮月亮挂在天上. 看起来是个好天气,也许预示我此次旅途能够顺利。早班的有轨电车上都是睡眼惺松去工作的工人,只有我,是带着出去狂奔的兴奋。

中午时分到达柏林动物园站,稍等了一会儿以后,我换上了去华沙的火车。列车驶出柏林没多久,居然就有德国警察上车来查护照,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列车不停向东驶去,铁路两旁的风景也越来越萧瑟,金黄的枫叶林在初冬无力的太阳光下给人以些许暗色。

很巧,和我坐一个包厢的其他四位乘客全是德国人,于是我打开话题开始谈论一些关于东欧的事情。我提到据说东欧很危险,我对面的中年男子立刻随声附和,并加油添醋地又说了一些,倒是他身旁的一个女孩表示异议说,她只身在波兰闯荡这么多次,从未遇到过任何麻烦。接着说到波罗的海港口城市格但斯克 (GDANSK,德文名为DANZIG,但泽) 。它原为波兰与德国之间的纷争之地,而二战后,德国不仅没有得到但泽,反而更加丢失了四分之一的领土。不过,看起来,今天的德国人,起码是我接触到的德国人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我的四位同乘者也未就这一话题大发感慨,而只是表示“今天生活在波兰的德意志人虽然到处都是,但已越来越少”,并对我提出的“德语是东欧的第一外语”的说法表示异议,以为至少在波兰这一论断不能成立。

接下来让我极其恼火而让他们深表同情的是:陆续上车来的波兰边检人员拿着我的护照仔细翻看,反复对照,而对于他们的德国护照只是瞄一眼,就立刻盖戳放行,其中那女孩只是一张塑胶的身份卡。我逮着机会大加报怨中国人想要在外面旅行是多么困难,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必须申请签证。 不过最后,我还是加了一句:“情况会越来越好。”

列车一过德波边境,铁路两旁房屋的外观就明显显示出质量的差异,建筑风格也能看出一些不同。太阳迅速地西沉了。约莫三点半左右,太阳已经消逝在地平线下,而到四点半,整个天空几乎完全暗下。接下来的旅途已无风景可看,只能看见远远近近的点点灯火。

七点左右,列车准点到达华沙中央火车站,暂时性地打破了一个传说:东欧的铁路极其不准点。在象没头苍蝇一样在火车站里窜来窜去了一会儿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旅游问讯处。 (说到这里,我觉得在欧洲自助旅行的最大方便就是很多城市都有旅游问讯处,大都在火车站左近,可以索取免费的地图,可以不厌其烦地问很多问题。 而在国内,在我离开的时候,好象还不曾听说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服务。)在敲开窗以后,我先索要了地图并问清了青年旅馆的所在以后,开始夹七夹八地问一些问题。服务人员告诉我她不会德语,使我对“德语是东欧第一外语”的看法又打了一些折扣。而我发现自己的英语也是越学越回去了,在努力想使自己的英语顺畅的时候,嘴里却不自主地蹦出了一串串德文词。当中她问了一个我听到了千百遍已是很不情愿再次听到的问题:“你是日本人?”

走出火车站,华沙的夜景马上使我的预想大为改观:霓虹灯不少,车辆不少,人流也不少,绝不是想象当中的寂寥。我徒步向青年旅馆的方向走去,一边仔细观察迎面而过的波兰女子,以印证一个网友的说法:“波兰美眉是我到过的50多个国家里最漂亮的美眉。”不知是因为已经先入为主,还是因为夜色朦胧,感觉大部份波兰女孩长相确实不俗,至少不大看到在德国随处可见身材如油桶般臃肿的女孩。

虽然是并非旅游旺季的初冬,青年旅馆里的热闹劲儿却超乎我的想象,好象大部份的房间里都有人入住。而分给我的房间里也已塞满一半。放下行李以后,我向服务人员打听附近有否网吧,网络似乎已是我每天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本是随意一问,没想到答复是附近就有一家。于是我踱着步向那家网吧寻去。

找到网吧,推门进去,服务人员已迎上来。没想到第一句话居然是“今晚网速很慢,还是不要上的好”。真是体现生意人的诚信。而价格是八个波兰Zloty(波兰的标准货币,一个Zloty大约合半个德国马克),合四个多点马克,应该说挺贵的,记得在爱丁堡的一家环境设施都不错的网吧里,价格是一英镑两小时,合下来大概是二个马克不到可用一个小时。不管怎样,我打定主意,如果明晚还在华沙就来上网。

回到青年旅馆,用烂英语和室友们胡聊神侃。一个美国人是在乌克兰作英文教师,再次证明这帮鸟人用英语就可以有饭吃还可以游天下;而一个日本人,在欧洲已经游荡了七个月,而且还准备再游荡三个月,使我回想起去年冬天在法国尼斯青年旅馆里碰到的那位有趣的日本人;而三个操着极烂英文的印度人居然告诉我他们在波兰是商务旅行;最后一个尼泊尔人带着浓重的口音比划了半天,我还是没搞清楚他到底在波兰干什么,有趣的是他到过上海,随身的一个包和一个袖珍电子记事本居然都是中国制造,谈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关系时,他的说法与我的想象截然相反,尼泊尔人并不喜欢印度人。

仿佛是为了证明印度人并不讨人喜欢,这一夜,三个印度人开着灯用很吵的声音聊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