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三叹威尼斯

  中学时代时上历史课,我很钦佩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他仅17岁就随同父亲和叔父来到了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特别赏识和盛情接待。那时庞大的元朝帝国,其视野还没有达到遥远的威尼斯。元世祖虽然允许马可·波罗在中国各地游览,甚至还委以重任,但偌大的中国没人去研究马可·波罗的祖籍,更没有人到那异邦水城去走一走、看一看。那时我对马可·波罗的经历和游记都充满兴趣,同时对威尼斯水城也增加了一些特别向往的情愫。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终于美梦成真,来到了意大利,来到了这个被世人誉为浮在水上的城市。我亲眼看到了宽阔的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亲眼看到了荡漾着诗情画意的万顷波涛,亲眼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圣马可大教堂。我感到威尼斯像一个迷人的海上仙子,璀璨秀丽、婀娜多姿、清秀自然,有其美妙神奇、无可比拟的独特神韵。威尼斯是地中海的一颗明珠,它是由118个小岛屿组成的一个城市。从远处望去,一条人造长堤,把意大利的陆地与威尼斯水城连为一体。当进入威尼斯烟波浩淼的腹地,纵横交错的11条河流,宽窄不一的2300多条水巷,不同类型结构的408座桥梁,仿佛是上苍为人类设置的一个天然水上迷宫。在这里到处都能看见摇曳多姿的水城倒影,到处都能感受到碧海蓝天的水城魅力。
  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在对威尼斯美景拍案叫绝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对一望无际的水中之城,我与同伴们也曾留下无可奈何的几多叹息。              
  我的第一次叹息是由于两个队员的离队出走。那是我们刚登临威尼斯宝岛的清晨。大家登上大巴,进入连接水城与大陆所必经的跨海大桥,正要向威尼斯挺进,突然发现少了两个队员。有人回旅馆房间去找,结果房间里只有行李箱,没有人。两个行李箱是打开的,只有一些简单物品。床铺很整齐,好像夜里根本没有动过。卫生间里没有水痕,说明晚上没有人洗过澡。据服务人员说,半夜里曾看到有人悄悄离开旅馆。于是大家胡乱猜疑。有人分析,可能是半夜去了红灯区,惹了是非,被人家扣了;有人认为,所有团员都留了通讯录,若是在外惹了事,早就打电话回来,现在他们不辞而别,肯定是离队潜逃了。我们只好按预定时间继续前行,但大家仍在议论不休。有人说他俩是国企下岗职工,这次来欧洲是通过别的单位担保;有人说曾看到他们俩人进入意大利后,几次鬼鬼祟祟地打电话密谋联系;有人察觉他们在通讯录上没填写手机电话,填写的固定电话也不真实;还有人担心护照统一存在导游手中,他们连简单英语对话都不懂,这样流落异国他乡又怎样生存?其实大可不必替他们担忧。因为后来才知道,在意大利,这种以考察或旅游为名偷渡的人比比皆是。这里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我们有大量希望到海外淘金的人。外国人在意大利只要有亲友接济,帮助找媒体登个护照遗失声明,几个月后当局就能给补发一个临时护照,这个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打工了。据说这要比用正当途径来意大利少花10万元左右。听到这些情况,我们禁不住嘘唏不已。联想当今国人视出国留学、深造、淘金乃至定居为时尚,不少人甚至认为外国就是乐土,就是天堂,不管自身条件如何,以为只要到了外国就可以得道升天。可精明的导游告诉我们,国人真的到了国外,付出要比在国内大得多,而其生活并不是那么理想如意。可这次与我们同机而来的人当中,竟然也友人在威尼斯这个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暗渡陈仓,溜之乎也,实在不得不让大家叹息矣哉!
  第二次叹息是在特别美丽却又设了不少商业陷阱的穆拉诺岛。穆拉诺岛的玻璃工艺品,在整个欧洲都享有盛名。我们来到威尼斯便也立即匆匆赶去参观。一个戴眼睛的威尼斯老工匠,站在高温炉前,给我们作了精彩的即席表演。他用灵巧的双手,借助特殊的工具,用敲、拉、拧、吹、烧等手法,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做了一个烧瓶和一匹活灵活现的玻璃小马。进入展室,这里好像是一座庞大的玻璃宫殿:灯具、酒具,器皿、摆件,有的小巧别致、玲珑剔透,有的大笔写意、雍容华丽,件件色彩斑斓、奕奕闪光、精美绝伦,令人赏心悦目,赞羡不已。如果问这些玻璃酒具的价钱,大多都是天文数字,非常昂贵。主人向游客们大力推销的是各类水晶项链,价钱从几十到一、二百美元不等。人们早就被眼花缭乱、妙不可言的表演所折服,好像终于在这里挖到了一批珍宝,几乎都人人踊跃购买,惟恐没有自己的分。最可气的是这里还出售手表,近乎玩具一样,适合女孩子佩戴,要价50欧元。游客们一看手表比项链便宜,甚至连价都不还,买上几块就走。结果是一登上威尼斯本岛有不少人都大呼上当。因为在本岛的小摊上,同样的产品售价仅10多欧元。我当时立即想起了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写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犹太奸商夏洛克这一角色在历史上早就成为冷酷、吝啬、贪婪、狡诈的代名词,大家连连叹息夏洛克在现代的威尼斯仍是阴魂未散。也许是对夏洛克的警惕,我在威尼斯一直没敢出手购物,唯一购买了一枚贡都拉造型的钥匙链,既是为留念,也是作为提醒。因为这次来威尼斯,时间太短,我没能乘坐贡都拉去参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写的阿里托大桥,也没有进入威尼斯城内的宽阔水域。这是一个莫大遗憾。我想用这枚匙链告诫我,以后有机会再来威尼斯,乘坐贡都拉水上游,造访阿里托大桥,都应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第三次叹息是在威尼斯岛最奇妙的地域,也是最应该叹息的地方----著名的叹息桥。叹息桥位于总督宫殿与监狱的中间,总督宫殿与监狱只隔一条10米左右宽的狭窄河道,而桥本身即是从悬空中连接总督宫殿与监狱的唯一通道,据说那些从总督宫殿被判罪而走向监狱的囚徒,走过这座密封式的廊桥,眺望威尼斯城的美丽景色,总要禁不住发出深长哀伤的叹息。叹息桥便以此而得名,并扬名世界。叹息桥是去圣马可广场必经的地方,我是站在30米开外的一个桥面上去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桥的。远看叹息桥在空中高悬,一端连接的总督宫殿格外华丽,另一端连接的监狱黑糊糊一片,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使人感慨万分,不由得对十五世纪威尼斯如此奇妙的创意顿生敬佩。这时恰好有一对男女青年坐着两头尖尖的贡都拉小船从桥下经过。据说恋人们在桥下经过时必须亲密拥吻,这样的爱情才会忠贞和永恒。我难以判定小船上的男女青年是不是相亲相爱的情侣,也没有看到他们的甜蜜的吻,只是在桥下经过的那一刻,我听到他们一齐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此时我还联想起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和著名影星巩俐。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喜获银狮奖,第二年他又带来了《秋菊打官司》。不仅秋菊在威尼斯的丽都岛上有了明确“说法”而且张巩两人的感情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当时整个威尼斯都被老谋子那憨憨的笑声所吸引,被东方美人巩俐那绚丽旗袍的风采所颠倒。我瞎想那一年张艺谋和巩俐一定乘着贡都拉来过叹息桥,所以才一个捧了金狮奖,一个戴上了影后的桂冠。我的视线随着晃动的贡都拉向前跟进,在不远处竟看到了一个满头金发的欧洲姑娘。她似乎什么也没理会,独自一人,在波浪翻腾的大海边席地而坐,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像是在静谧的校园中一样专注的阅读。由此我似乎对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又有了新的感悟。威尼斯的空气中,早已不存在中世纪的苦楚与悲伤,也不会再关注虚拟的浪漫与缠绵,历史只留下这么一座独特的桥,对西方人说是立此存照,只有对东方人说是欣赏,是纪念,是寻味,才会发出深深叹息。
  我从威尼斯乘船回陆地的途中,回眸威尼斯,突然感到海平面比威尼斯岛还要高许多,令人感到确实有一种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感觉。据导游说多少年后威尼斯岛将沉没海中,不复存在。惜哉,威尼斯!虽然我们连发叹息,但终是瑕不掩瑜,威尼斯将永远闪烁灿烂光辉!威尼斯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衷心希望意大利当局和优秀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要千方百计拯救宝岛,拯救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