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旅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奥地利航空公司的班机直飞维也纳,在一万两千米的蓝天上飞越蒙古、俄罗斯逐渐向西欧靠近。随着距离的一点一点缩短,地面上大片大片的绿色便爬满视野。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确实名不虚传,放眼望去,连绵蜿蜒、跌宕起伏的山峦上布满高高低低的落地松、雪松等,把整个郊外装点得生机勃勃。除了浓绿的森林,山腰间郁郁葱葱的青草地吐露着幼嫩的气息,在阳光下挥动幼嫩的小手,和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
  1918年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是欧洲一个内陆小国,首都维也纳面积为415平方公里,拥有160万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音乐的注入为这座古城谱写了华丽的篇章,每年有无数各国游客慕名前来观光。
  我入住的Hotel am Stephansplatz正好紧挨市中心的圣斯蒂芬教堂(St. Stephansdom),圣斯蒂芬教堂是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最高处达136米,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这座宏伟而庞大的教堂建于十二世纪,最初只修建了具有罗马风格的主体部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大火使教堂遭到严重损害,后来虽经修复,但是白色的外墙体还是留下了明显的焚烧印迹。哈布斯王朝统治时期,又先后修建了南北双塔,其中南塔就高达136米,尖尖的房顶是典型的哥特风格,而与之相对的北塔则相对矮了很多,蓝绿色的圆顶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痕迹。教堂旁边排满整整齐齐的马车队,这是维也纳的旅游项目之一,游客坐在乌黑锃亮的马车上,随一匹匹雄壮的大马地穿梭于老城区的大街小巷,感受昔日歌舞升平的繁华旧梦。
  圣斯蒂芬教堂四周是主要的商业街区,琳琅满目的商店林立,所以这里也是游人如织。奥地利是说德语的国家,街上的招牌全是德文,不过和英语的拼写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大致也能明白。由于我到的时候是周末,绝大多数商店都是不营业的,但是橱窗都亮着灯,布置得五颜六色,各有特点。很多游人都驻足观赏,不时小声议论着,他们不为无法购物而遗憾,只是静静的享受视觉上的愉悦。
  虽然商业区显得熙熙攘攘,但是在早晨还是宁静安逸的。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漫步在还昨天热闹非凡的步行街,几乎一个人都看不见,也没有车辆的喧嚣,仿佛整座古老而精美的城市只有我一个人在行走,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十分奇妙。浅黄、淡诸、深褐色的各式建筑在晨曦中静静伫立,空气中传来鲜花的清香,初升的阳光穿过大街小巷,照亮那一束束飞尘快乐地在空中游来游去。走过那些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画面上的模特睁大眼睛打量着我这个异乡人;走过还未开门的咖啡馆,门外的露天茶座还没准备好,桌椅都用白绳捆在一起,深红的遮阳伞一把把扎得规规矩矩,象是一小片深秋的红树林;走过制服洁白,围着黑围裙的侍应生们,他们也是早起的人,悠闲的站在店门外静静等候。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维也纳保留了很多小石头铺就的小路,每个街口几乎都保留着精美的人物雕像,我并不了解奥地利的历史,无法去揣摩这些雕像的真正涵义,但是从栩栩如生的形态,生动的脸部表情可以感叹独特的欧洲文化底蕴,比如市中心的鼠疫纪念碑,这是一座很高的雕塑精品,数十个人物悲伤无奈的神色非常逼真,可能作者也融入了他当时的心情吧。当然,作为音乐之都,自然少不了那些著名音乐家的雕像,好象小约翰。施特劳斯、舒伯特、布鲁克纳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塑像被全身镀金,身后是白色的大理石组雕,青年男女围着他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可见奥地利人对他的喜爱。的确,他的不朽之作《蓝色多瑙河》几百年来经久不息,这动人的音符流淌的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美和安详。
  每走一段路,都会看见一些街头音乐家,他们大都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小提琴在指尖地拨弄间流淌出一串或轻快或舒缓的旋律,似乎要把路人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也许他们的表演无法和灯火辉煌的歌剧院里的演出相提并论,但那种对音乐的执着会深深打动人的心。如今,维也纳的街头表演早已不单单拘泥于一味的纯音乐演奏,不少流浪艺人带来了魔术、木偶戏和街舞,他们同样引来众多观众,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表演者们并不在乎脚下小罐里硬币的数量,而是把街头当作自己的舞台,渴望拥有更多的掌声和喝彩,即使偶尔的小麻烦也无法干扰他们膨胀兴奋的情绪。一次在圣斯蒂芬教堂旁的一场滑稽魔术表演中忽然闯进一位神经质的老头,眼看一场好戏就要泡汤,而年轻的魔术师只是调皮地耸耸肩道:“现在是我的演出时间,等我为大家表演完再和你玩儿好吗?将军!”他行了一个古怪的军礼,三言两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头也被这欢快的气氛所感染,悄悄走到一边。
  除了奢华的商业中心区,游人一般还会拜访其他的著名建筑,沿环城林荫大道一路而行,国家歌剧院、自然博物馆、市政厅、皇家剧院、城市公园等一一映入眼帘。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美丽泉皇宫(Schloss Schoenbrunn)。这是一座庞大的黄色宫殿,以前是皇帝的夏宫,著名的玛丽娅。特莉莎(茜茜公主)曾住在这里。这座皇宫建于十七世纪,充分显示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同时向世人展现了昔日哈布斯王朝的奢靡和豪华。到处是金碧辉煌的装饰,真正让人感受到银光耀眼,流金满地。每个厅并不是很大,但是到处挂着王室成员的肖像,摆满世界各地的装饰品,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墙纸和木制家具。美丽泉宫的精美不在于它有多豪华,而在于工匠们注重所有的小细节,甚至连天花板一角都布满手绘的图案。
  皇宫后面是宽广的后花园,浓密的绿荫被整整齐齐的修剪成光滑的绿墙,色彩各异的鲜花和毛茸茸的小草铺了一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喷泉和雕像,那是一座庞大的组雕,人物形态各异,任喷泉的冲刷飞溅出一朵朵水花,又化作缠绵的细小水珠扑在游人的脸上。
  从前皇宫举办了各种舞会和宴会,宫中有一幅油画显示了童年的莫扎特也参加过这里的晚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宫殿随着皇帝的废除被收为国家所有,现在成了维也纳主要的观光点之一,每年有一百多万游客造访于此,无不为这里的雍容华贵而折服。
  穿过清澈的多瑙河,这里是维也纳近年开发的新城区,而人烟少了很多,现代概念在这里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披着玻璃幕墙的摩天高楼少之又少,只有上班族才涉足于此,连导游也懒于向我们介绍这一带。优雅的维也纳人仍钟情于他们古老的历史,为那数之不尽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楼宇而骄傲,虽然城市面积不大,但人们都认真的保护着这份历史的馈赠,或许,真正的维也纳是多瑙河西畔——那片绿荫晕染,浓墨重彩的老城。
  入夜,窗外毗邻的圣斯蒂芬教堂还是熙熙攘攘,喧闹依旧,人们沉醉在夜色笼罩下的璀璨维也纳。天空里没有星星,想是它们躲在在云层后奏着自己的乐曲,跳着自己的舞蹈。淡黑的空气里送来阵阵芬芳,令我不倦地回味这一日如歌的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