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佛罗伦萨

        来到佛罗伦萨的那天,是个典型的托斯卡那(Toscana, Tuscany)的天气:蓝天白云。


  很早就听说托斯卡那,但对她神往起来,是在看了贝托鲁奇的《盗美人》(Stealing Beauty)和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Beyond the Clouds)之後。托斯卡那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比比皆是的古代艺术品和美丽的乡村景色。大理石的建筑和雕塑、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页窗、深红的屋顶、田野上长身玉立的柏树,都是托斯卡那的标志。


  虽然是淡季,但第一家旅馆仍然没有空房,被介绍到第二家。一路不免左顾右盼,赞叹周围的建筑。这一家,就在San Lorenzo附近。


  从旅馆出来,直奔Duomo。Duomo原意“房屋”,现在通常指每个市镇最重要的天主教堂。走近Duomo,立刻被她的美丽高贵慑服。Duomo极高极大,全部的墙面都由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砌成,白色、深绿、粉红。整体的颜色搭配简单而沉静,局部细致的由这三种颜色大理石配成的图案既巧妙又决不喧宾夺主。正面的墙壁上,有着许多白色大理石的雕塑,感觉巧夺天工又毫不奢华。全部大理石的墙面,使得她既绚烂华丽,又高贵优雅。矗立在一侧的钟楼,有着和Duomo同样的风格,浑然一体。


  仰视Duomo和钟楼,我心中充满的不仅是赞叹,而更多是一种……感动。我就象个典型的傻乎乎兴奋不已的游客,举着相机照个不停。以後的每晚,我都会来到Duomo前,抚摸她的大理石墙面。


  (注: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叫Firenze。知道香港把她译作“翡冷翠”,但一直不明白何以有这么个译名。现在知道,如果用粤语说这三个字,发音和Firenze很接近。)


  The Duomo全名叫Duomo Santa Maria del Fiore,是花了140年时间,经好几代的努力建成的。先後有三位建筑师主持设计建造。


  中世纪时,托斯卡那的城市都是独立的,在断断续续的战争中,佛罗伦萨逐渐成为最强大的一个。于是在1284年,佛罗伦萨人决定建一座大教堂来显示自己城市的强大,当然首先要成为最大。当时的建筑大师Arnolfo di Cambio负责建造工作。工程从1296年开始。14年後Cambio去世,工程停顿下来。又过了20年(1334年),Giotto被请来继续教堂的建造。但他首先把精力都花在建造教堂旁的锺楼上了。3年後Giotto去世,教堂建造又停了20年。然後佛罗伦萨人对教堂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毕竟已经过了61年,两个建筑师都去世了。10年後(1367年)教堂的轮廓大致出现。


  到1418年(又过了差不多50年)时,佛罗伦萨已经空前强大,他们已先後征服了Arezzo和Pisa。这时候,佛罗伦萨人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和佛罗伦萨的地位相衬,他们要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穹形屋顶(Dome)!问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建!不过佛罗伦萨人是尊重艺术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他们通过竞赛,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建筑师Filippo Brunelleschi。Brunelleschi想出来的办法是先在内部建一个厚厚的小穹形屋顶作为主要的支撑,然後在此基础上建一个大而薄的穹行屋顶。穹形屋顶最後在1436年建成。


  这个穹形屋顶终于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屋顶。现在她是名列第二,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德大教堂。大屋顶建在离地50米左右,顶高107米。大屋顶是可以上去参观的,在地面的入口处写着:“463个台阶,没有电梯。”气喘吁吁登上穹形屋顶的最大回报是可以饱览佛罗伦萨和托斯卡尼的美丽景色。


  在Duomo一侧矗立的锺楼,同样是件杰作。锺楼也是由三色这座大理石装饰而成,被称为“Giotto之塔”(Giotto's Tower),但实际上在完成锺楼的底层後Giotto就去世了。後继的两任设计师Andrea Pisano和Francesco Talenti 分别花了5年和11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座锺楼,各自对锺楼进行了重新设计,引人个人风格。但出奇的是,整座锺楼的风格却能保持浑然一体。


  登上414级台阶到达锺楼顶部,除了可远眺佛罗伦萨附近的风光外,还可以近观大穹形屋顶沉稳地矗立在一片红色屋顶之上。那天早晨,我先登上了461级台阶的穹行屋顶,接着又登上414级台阶的锺楼顶,走得气喘吁吁,腿都软了。不过佛罗伦萨的风光是最好的回报。


  Duomo对面的洗礼堂(Baptistry)比Duomo的历史更早。外部也是由三色大理石装饰成,但建筑风格却被认为是罗马式的。洗礼堂最著名的是她的三道铜门。最古老的是南门,由Andrea Pisano (锺楼的设计者之一)设计,由28块浮雕组成。1402年,为庆祝佛罗伦萨度过黑死病的灾难,富有的商人们决定为洗礼堂建一扇新的大门(北门),在艺术史上第一次竞赛中,Lorenzo Ghiberti和Filippo Brunelleschi被授予共同建造的资格。但Brunelleschi 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设计,独自去了罗马研究建筑。于是Ghiberti开始独自工作,花了21年时间方始完成。北门同样由28块浮雕组成,大部份是按年代顺序的圣经故事。这段时间,正式文艺复兴运动在佛罗伦萨兴起的时候,洗礼堂的这到北门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


  佛罗伦萨的商人对Ghiberti的工作十分满意,立即请他再为洗礼堂建一座面对Duomo的东门。于是Ghiberti又花了27年时间,建造了一座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的旷世杰作。这道东门由十块大型浮雕组成,分别讲述圣经旧约中的故事,除了人物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外,Ghiberti十分重视画面前後的透视关系,造成很深的景深。最後Ghiberti把自己的头像也放到浮雕外围的装饰中,对着景仰的人群,露出满意的微笑。


  站在“天堂之门”前,看著一代大师花了20多年才完成的作品,实在让人赞叹和感慨不已。


  离开Duomo,沿街南下,不久就来到Signoria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这里是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在多边形的广场东南角是Vecchio宫(Palazzo Vecchio)和她高高的塔楼。Palazzo Vecchio一直是佛罗伦萨政府首长的官邸,现在虽然改成了博物馆,但仍然有一部份属于现任市长的办公室。


  矗立在Vecchio宫前的,就是著名的大卫裸体像了。大卫像是米开郎基罗的一件杰作。不过1504年完成的原作已经转移到博物馆Accademia,现在站在Vecchio宫门前的是大理石的复制品。在大门的另一侧是Bandinelli的大理石雕像Hercules and Nessos。Vecchio宫北侧一角是海神喷泉,海神的雕像侧目看着大卫和蜂拥的游客,象是愤愤不平的样子。


  在Vecchio宫东南侧是Loggia dei Lanzi,一座大厅,通常用来举行正式典礼和官方仪式。八根大理石柱支起高高的屋顶。面向Signoria 广场的一侧完全敞开,使这建筑看上去象一座讲台。大厅内陈列着几座大理石雕塑。最著名的是Giambologna 1583年完成的Rape of the Sabine Women。雕塑由扭在一起的两男一女组成,螺旋而上,必须环绕雕塑一周才能好好欣赏这件作品。最初Giambologna 创作这座雕塑时,并没有想到她的主题,只是想展现雕塑艺术的美,後经人建议才采用这个名字,并在雕塑底座上的铜浮雕上解释这个主题。


  和大卫裸体像一样,Rape of the Sabine Women的原作也转移到了博物馆Accademia内,摆在原位的是复制品。后来我去Accademia参观,看到了原作。在这样的矿世杰作面前,凡夫俗子只有惊叹,赞美,景仰的份了。


  这个形状不规则的广场,就象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馆。其实整个佛罗伦萨就象是个大的博物馆,随意拐过一个街角,就能看到大理石的雕像或精美的装饰。一砖一瓦,似乎都是古迹。我偏爱大理石的作品,因为他们有一种沉稳而高贵的美。


  从Vecchio宫往南,就是Vecchio桥了(Ponte Vecchio)。Vecchio桥如其名,是Arno河上最古老的桥梁(vecchio即“旧、老”),也是最有风情的一座。桥面上错落有致地建了各色房屋,开着珠宝店。珠宝首饰的加工曾是佛罗伦萨的一大产业,不过据说现在Vecchio桥上售卖的首饰多来自托斯卡那的另一城市Arrezo。


  Vecchio桥上熙熙攘攘、游人如织,难得是仍保持着古桥的风貌。站在Vecchio桥上欣赏Arno河边佛罗伦萨的日落,看着绚烂的晚霞染红古城的天空,难免不让人产生思古之幽情。从文艺复兴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似乎已浸淫在这里每日的晨昏变幻中了。这么看来,佛罗伦萨的“旧桥”和巴黎的“新桥”(Pont Neuf)似乎代表着两个时代的文化,遥相呼应。


  Arno河南岸的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 Michelangelo)位于一座小山丘上,是欣赏佛罗伦萨全景的好地方。广场上也有一座大卫裸体像的复制品,这座是青铜的。我曾两次爬上米开朗基罗广场。第一次是在晚上。佛罗伦萨的夜景并不是绚烂夺目的那种,在一片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巨大的教堂、锺楼,以及Vecchio宫的塔楼显得格外突出,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美。而Arno河岸上车流的灯光给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我幻想着佛罗伦萨城沐浴在红色的夕阳下的情景,决定改天再来一次。第三天,果然出现了红色的夕阳,我却走错了路,沿着Arno河南岸的城墙走了一圈,等我气喘吁吁地赶到米开朗基罗广场,已错过了最美的时光,只能目送夕阳落入托斯卡那的山丘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