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印象

  作者:月下潇然

阳光明媚,像丝丝抹抹的黄油一样透进人心里。坐在车上看着Yamada酒店的身影渐渐远去,直至消隐无踪,心里不由得生出对德国丰盛早餐的无限感激。带着饱饱的肚子和浓浓的好奇心,我们前往旅途中的第二站——荷兰。
  在车上,张导游趁我们还在兴头儿上,告诉我们,荷兰是个人工填海填出来的国家,它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海拔还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要靠堤坝和风车排水来防止被水淹。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然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听他讲起了荷兰的“三个代表”——风车、奶牛、郁金香。没想到刚抵荷兰境内,我们就发现在麦绿色的平坦田野上,风车的风页正吱悠悠地转呀转。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田野上的自然风车。一想起荷兰,眼前就浮现出梵高画中在绿绿的、黄黄的田野中自由转动的巨大风车造纸、磨面粉……荷兰的乡村景色总是与风车联系在一起。可事实上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风车的地位早已被各种现代化的工具所取代。现在被用来磨粉、发电等的风车已经为数不多,只可惜当时车上许多同学都已经昏昏入睡,无缘相见了。
  两个小时后,汽车驶入荷兰阿姆斯特丹,让大家从周公的怀抱里挣脱出来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荷兰姑娘。她穿着无袖的衬衫和一条迷你裤,又有荷兰的高营养牛奶哺育,煞是性感。我们的大巴紧紧贴着她的自行车尾,刚好有一段距离两车同行,这个姑娘见一辆满载着“不良少年”的车一直尾随她,赶忙停到路的一边。我看看张导游,他好象正陶醉在这位姑娘的可餐秀色里。满车同学都哈哈大笑,周公见状也只好投降。
  张导游说荷兰是“自行车王国”,荷兰的男孩子必须会做的两件事就是骑自行车和游泳。荷兰也专门为自行车修建了柏油车道。自行车十分环保,污染少,“自行车王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荷兰的环境确实不错。这倒让我们大为不满。中国也是自行车大国,为什么要把“自行车王国”的美誉拱手送人?可仔细思量,这一路上的德国、荷兰空气清新,无处不让人有一种渴望深呼吸,然后随着自由的鸽子飞到天空里的冲动。珠海的空气固然是很好,可国内的很多其他城市,却有待改进。
  我们将要游览的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拥有全球最大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来时我们看到阿姆斯特丹机场,飞机降落和起飞各自在公路的一边,停机屏上还停放着法航等公司的巨型空客,其雄风不可小觑。
  阿姆斯特丹还是一座古城,它从13世纪初开始建城,到15世纪末才有了一个雏形。在车上,进入眼帘的是运河两岸那些17世纪的房屋,河畔的小树,以及它们在运河水面的倒影。阿姆斯特丹有120多条运河,无论车行到那里,只要在运河两岸,几乎都是同一风格的中古时期的建筑。但是保存得非常好,古朴的建筑,却没有一点陈旧、衰败的感觉。只是近年来地表下陷,有些房屋中的老寿星都像比萨斜塔一般要斜着身子迎接客人了。荷兰房屋排列精密,一座支撑着一座它们才没有颓然倒塌。而有的房屋倾斜度不高,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它不是笔直地挺立着。
  阿姆斯特丹又是一座出名的水上城市,有很多条横穿市中心的运河,运河数量甚至不见得比威尼斯少,只是不像威尼斯那样用运河来发展水上交通,河道也就变得清澈干净起来。河边有许多船屋,政府为了方便这些水上人家生活,给船屋输送了水电。当然,这些船屋就再也不能在河里自由的穿梭了。河岸上有公路,当地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便是车。
  下车后我们步行着浏览荷兰街景时,天公不作美,车上享受到的阳光变为大雨瓢泼而下。许多同学纷纷掏出闷在包里几天的雨伞,脸上写着“终于有用武之地了”的满意,我躲在别人的小伞下蜷缩着身子努力不让背囊淋湿。因为里面放着临行前爸爸才到香港买回来的SONY DV机。拐弯走进一条长街后导游对我们大声呼喊:“看好自己的财物!”有不少同学把背囊背到前面,还伸出头瞪大了眼睛四处探看有没有鬼鬼祟祟的脑袋。这条路想必是旅客的必经之地,两旁的商店里除了卖一些时髦的衣物外就是土特产店,奶酪木鞋纪念品琳琅满目。有一家店主老太太看到我们这群十来岁的黑头发少年排成不太整齐的队伍走在街上,好奇地仔细打量。街上还有许多标榜“Coffee Shop”的商店,我们从导游处得知这些商店大多数都在做毒品生意,大吃一惊,太明目张胆了吧?导游看着我们惊愕的眼神,告诉我们荷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吸毒的国家,他们认为吸毒现象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来禁绝,而只能通过长期的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而且还认为如果禁毒,毒品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吸毒者无力承担,为了筹措毒资就会引发大量犯罪。因此荷兰不从法律上禁止吸毒。不过,荷兰有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
  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荷兰的王宫和王宫对面的二战纪念碑。随后便坐车去参观了一个木鞋作坊。木鞋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由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由于这样的条件,促使荷兰人在几百年前就发明了木鞋。据说脚穿坚硬的木鞋在淤泥地行走时特别轻巧利落。虽然现在有专门的机器,但制作木鞋仍然是鞋匠的活儿,确切地说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一只木鞋完全是在一块完整的木头上镂刻出来的。据介绍,制作木鞋的木料为白杨,只有4至6年生的白杨树上的某段木料制作的木鞋才具有不易劈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等特性。
  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鞋,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荷兰男青年谈恋爱时,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送她一双刻上女友姓名的木鞋,。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木鞋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看到这么精美的木鞋,许多同学都禁不住诱惑,掏出钱包里的欧元购买起木鞋状的纪念品。我也买了一只木鞋装着的小刷子。但没有一个人购买真正的木鞋回家穿。
  木鞋作坊的参观告一段落,我们又驱车前往风车村。风车村是沿着一条小河建的,我们到那儿时雨已经停了,只是风很大,我的头巾被风吹得竖了起来,仿佛招展的小旗在翘首不远处的风车。外国游客肯定是从没有见过我的那块从云南丽江买回来的蓝印花布的头巾,远远地就盯着看。我好奇地走进一架风车,听到头顶轰隆隆的,原来这架风车里面还在运转哪。这时我发现前方有一个木板隔开的小间,木板上还有个小窗口,仔细一看上面还有写着中文的牌子:“收费参观,每次2欧元。”我本不想入内参观,可是在小间里的老太太看着我露出一付准备收钱的微笑,只好付了2欧元。刚上风车,我就后悔了,风车的内部结构我楞是没看明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风车顶,风车页往下一转,狂风带着雨便开足马力朝我“开炮”,不到两分钟我就“投降”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收费窗口标着中文: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这么慷慨上来花钱买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