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漫笔:圣母胸前的签名

  罗马城中的天主教圣地梵蒂冈,地盘不大,却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到处是雕塑和油画,内容大多为《圣经》上的故事。从大门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右边就是一座雕塑。陪同的人介绍,这是米开朗琪罗二十四五岁时的作品《哀悼基督》———圣母玛丽亚右手抱着受难死去的耶稣,左手摊开,头低垂,眼神凝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作品逼真传神,当时的雕塑家们见了都很吃惊,说如此精妙作品,一定出自有名望的雕塑大师之手,根本没有想到是毛头小伙儿米开朗琪罗雕的。米开朗琪罗很生气,黑夜里拿了锤子、凿子,同伴以为他要毁掉作品,吓坏了;结果米开朗琪罗在雕塑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就在圣母的胸前。这幅作品也叫《母爱》。我很欣赏米开朗琪罗这种性格。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脾气,很可能留不下那么多艺术精品。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艺术之都佛罗伦萨,也出名于佛罗伦萨,后去罗马发展,《大卫》是他的成名之作。有一个无名工匠也雕了一个塑像,可人们说他雕得不好,无法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相比。那工匠说自己只是个工匠而已,不是雕塑家,可人们仍然不依不饶,说他的作品这里比例不合,那边线条不当,总之是毛病一大堆。工匠羞愧不已,夜里就自杀了。人们继而又表示遗憾,把他的作品展出来作为纪念,并且与米氏的《大卫》放在一起。听了这番解说,我在佛罗伦萨的西尼约里亚宫前的广场上,围着无名工匠的这件雕塑转了一圈,凭我的直观,感到还不错;如果有人说这就是米开朗琪罗的,我也不会怀疑。可惜工匠不是米开朗琪罗,缺乏自信,在可畏的人言压力下寻了短见,要不,这世上说不定又多了一位大师。

  常言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一个人有名了,他的东西往往就容易被看重。相反,无名之辈的作品却不一定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评价。如果《母爱》一开始就知道是小青年米开朗琪罗的,说不定也会遭遇无名工匠那样的非议。同样,无名工匠的作品如果被说成出自大师之手,那命运会不会是另样的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据说,佛罗伦萨的人就是很挑剔,特别是对艺术作品,往往品头论足,好挑毛病,好多艺术家都受不了,半道儿走了。连绘画大师拉斐尔的老师也没能挡住市民的批评,最后隐退回老家了。可留下来的都是经得起挑剔的,都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如大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画家乔托、拉斐尔、达·芬奇,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等,他们的不朽之作,使整个佛罗伦萨成了一座收藏艺术珍品的宝库,被誉为“欧洲的艺术明珠”。

  如此看来,一个工匠之死,也并非毫无价值。如果当初佛城人都是些庸俗的批评家或廉价高帽的奉送者之流,只要能涂鸦的就封为著名画家,能写两笔赖字的就称为杰出书法家,会鼓捣出个玩意儿的就命为雕刻大师,阿猫阿狗都成了人物,那还能有艺术明珠佛罗伦萨吗?见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