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记忆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建市300年庆典,以其盛大的规模和辉煌的气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年的盛典,并与许多国家元首进行外交接触,上海市作为其友好城市赠送的特别礼物――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构建的一座典型的东方园林――“友谊园”。这些消息令人兴奋,不由得勾起我对圣彼得堡的记忆。
  翻开十年前的日记,追忆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1992年5至6月,我们应邀组团到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感谢东道主的安排,6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全团同志乘上北去的直达软卧列车从莫斯科出发,行程650公里,当我们跨出圣彼得堡莫斯科车站时,已是次日的早晨,这座世界赞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圣彼得堡――迎接我们的是初夏阳光中编织的热情。我们团大多数同志的求学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好”时期,外语学的是俄语,对圣彼得堡独特的城市风光和人文历史早有书本认识,久存朝拜的渴望,尤其是按我们的日程安排,在这里只有三天的时间,所以,大家顾不得休息,在宾馆放下行装,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涅瓦大街,浏览这座向往已久的风光旖旎的城市。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由涅瓦河三角洲上44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桥梁遍布。据介绍,仅涅瓦河的分支就达50多条,加上其他水系,市内径流多达90多条,700多座桥梁横跨大大小小的河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在众多桥梁中,有21座桥梁在凌晨2至5点之间打开,以便让轮船通过。我和几个同志在深夜来到涅瓦河畔,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座桥梁的吊桥开启的情景,时针正指2点,只见桥身中间横切两段徐徐吊起,此时横看大桥成了一个大大的‘八’字,大型轮船从桥下通行无阻。这个晚上,我们还看到了圣彼得堡奇特的“白夜”景观――圣彼得堡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落日余辉久久映照天际,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间的“白夜”奇观――让我们都惊叹不已。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著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塑像、雕塑,它们见证了圣彼得堡的深厚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我旁着各种不同的雕塑拍下了不少相片,看这张抚摸着那只展翅的麒麟拍下的照片,此时耳边还回响着俄罗斯友人的笑语:“你摸摸这只有神灵的麒麟吧,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我真的照朋友的话去做了――他快速的按下了快门,为我留下了至今尚记忆犹新的照片――“我和麒麟”。
  我们参观了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后几经扩建,建成了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棱堡中有3000门大炮,从18世纪起,每日中午12时,奈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我们在彼得保罗要塞时,正逢中午十二点鸣炮报时,四个身着彼得大帝时代军服的士兵,点燃城头上的两尊大炮,发出震耳的炮声。1712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历时21年才建成。教堂上屹立着一座高大的尖顶钟楼,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从彼得大帝起,沙皇俄国所有的皇帝都葬在这里,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墓,是叶利钦时代才迁入的。我们走进教堂,首先看到的就是他的墓碑,后面并排摆放着彼得大帝、凯瑟琳女皇和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的白色花岗岩墓石,上面雕塑着镀金的十字架,一班身着白色长袍的教徒正在唱诗,脸上充满虔诚。要塞中还有6座棱堡及其他军事设施,历史上,要塞并没有得到过战斗的荣誉,却以“俄罗斯的巴士底狱”而闻名。它囚禁的第一个囚犯是彼得大帝自己的儿子阿列克谢,以后还囚禁过车尔尼雪夫斯雪、高尔基这样的历史名人。我们穿过一道城门走到要塞外的码头上,导游介绍说囚犯正是通过这个门送出要塞上船,往刑场处决的,所以这个门一直被称为“死亡之门”。而此时,我们却是在身着民族盛装的乐队吹奏的欢快节拍中走出“死亡之门”的,朋友以盛装乐队为背景为我摄影,留下了对它的记忆。当我站在码头回眸,涅瓦河上这座在阳光辉映下的古堡,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真难以与血腥的历史联系起来。
  冬宫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一个被称为“埃尔米塔日”的俄罗斯最大的国立博物馆。冬宫的豪华和气派,可以与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相媲美。彼得一世于1711年在运河边上,建造了第一座“冬宫”,第二座冬宫,现在的埃尔米塔日剧院建于1716-1719年。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埃尔米塔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宏伟规模与华丽程度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装潢富丽堂皇,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既庄重而不失生动。十八世纪(1760年)冬宫一直是俄国皇帝的宅邸。1922年冬宫的大部份改名为国家埃尔米塔日。1946年冬宫表面涂成起初的蓝宝石颜色。
  在宽阔的皇宫广场流连摄影,我们才随着不断的人流,走进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从雕塑着众多女神的冬宫镀金大阶梯,到陈设着沙皇宝座的彼得大帝大厅;从用近两吨孔雀石装饰的豪华宫殿,到摆满油画、雕塑的小埃尔米塔日,无论是豪华的装饰还是丰富的展品,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友人告诉我们,埃尔塔日博物馆珍藏的文化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多达270万件,其中仅油画就有一万五千多幅,都是名家名作。我在出口处的大厅购买了两套完整的世界著名油画的幻灯片和两只与之配套的盒式装置的放大镜作为纪念。(回国后送了一套给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他称赞是一件珍贵的礼物,真是千里鸿毛!)
  走出冬宫,我和朋友们都十分感慨,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自己国家的“故宫”,若大的历代皇家宫殿,除了钟表馆和珍宝馆有缺失不全的展品外,其余皆是满目空间,我们的国宝何在?由此想到,我们国家百余年来,内忧外患,国难不已,列强虏掠,奸贼豪夺,多少国宝流散!人民富裕,国力强大,才能保全,才能发展,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脑海中升腾……
  几乎每一个美丽的城市都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涅瓦河就是圣彼得堡的象征。我们乘上游船,在夕阳下的微风中游览了涅瓦河。游船上,俄罗斯姑娘的歌声伴随着香槟酒的激情,沿途迷人的风景,这时我感到,涅瓦河就象一条蓝色的丝带,串起了这座城市一个个艺术殿堂。
  短短三天,虽是浮光掠影,仍然使我感受到圣彼得堡厚重的历史文明和深邃的民族底蕴。时间的仓促,给我留下诸多遗憾,皇家剧院、夏宫、普希金故居……都来不及观光游览。在结束这篇文字时,我的心仍在飞越,如果还有机会去圣彼得堡,又多了一处游览的胜地――上海市赠送“圣彼得堡建市300年”的礼物――“友谊园”。
  我希望再去圣彼得堡!